ChatGPT 写了 147 遍都是废话,直到我吐槽了它一句
ChatGPT 写了 147 遍都是废话,直到我吐槽了它一句半夜 3 点,你跟 AI 苦战许久,横跳在 ChatGPT、Claude、Gemini 等各个平台,辗转反侧。
半夜 3 点,你跟 AI 苦战许久,横跳在 ChatGPT、Claude、Gemini 等各个平台,辗转反侧。
大型语言模型(LLMs)正迅速成为从金融到交通等各个专业领域不可或缺的辅助决策工具。但目前LLM的“通用智能”在面对高度专业化、高风险的任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如果你也在做 RAG 或智能体应用,大概经历过这些瞬间:文档切得太碎,答案失去上下文;切得太大,又召回不准;加了更多提示词,效果可能更不稳定。
Gemini APP 前几天上线了 PPT 生成的能力,我昨天尝试了一下发现相当可以啊。
最近这两天,被一个三宫格AI图片给刷屏了。 还有那三句经典的台词: “山的那边是什么。” “你不用告诉我。” “我会自己去看。” 抖音和小红书上玩的人巨多,点赞量动辄几千几万。 群里的朋友们也都在玩。
十月,《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The A.I. Prompt That Could End the World》(《那个可能终结世界的 AI 提示词》)的文章。作者 Stephen Witt 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有 AI 先驱,图灵奖获奖者 Yoshua Bengio;以越狱测试著称的 Leonard Tang;以及专门研究模型欺骗的 Marius Hobbhahn。
近日刚好得了空闲,在研读 Anthropic 官方技术博客和一些相关论文,主题是「Agent 与 Context 工程」。2025 年 6 月以来,原名为「Prompt Engineering」的提示词工程,在 AI Agent 概念日趋火热的应用潮中,
Meta提出早期经验(Early Experience)让代理在无奖励下从自身经验中学习:在专家状态上采样替代动作、执行并收集未来状态,将这些真实后果当作监督信号。核心是把“自己造成的未来状态”转为可规模化的监督。
OpenAI的封闭模型在IOI 2025竞赛夺金的同时,英伟达团队交出了一份同样令人振奋的答卷——他们利用完全开源的大模型和全新的GenCluster策略,在IOI 2025竞赛中跑出了媲美金牌选手的成绩!开源模型首次达到了IOI金牌水准。这究竟是怎样实现的?
嗨大家好!我是阿真! 最近Grok也是发布了Grok Imagine v0.9,v0.9 引入语音优先界面、音频同步与图像转视频,仅需10-15秒生成6秒视频,支持多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