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字追问:鸡娃,还是躺平?大语言模型也有教育困境
万字追问:鸡娃,还是躺平?大语言模型也有教育困境其实大语言模型的“教育”问题也差不多。研究者在训练和使用这些模型时,离不开提示词。这就像一份人生剧本,告诉模型“你是谁?”“你要做什么?”“你能做到哪里?”但问题是,提示词到底应该像家长一样,
其实大语言模型的“教育”问题也差不多。研究者在训练和使用这些模型时,离不开提示词。这就像一份人生剧本,告诉模型“你是谁?”“你要做什么?”“你能做到哪里?”但问题是,提示词到底应该像家长一样,
先给你们看个刺激的:国外有个哥们儿,自己一个人用 AI做 3D 模型,最高单日收入折算快 1 万人民币了:一年收入30 万刀。而他在用的也只是通过提示词让 AI 生成对应的 3D 模型,或者上传图片生成 3D 模型。
论文的标题很学术,叫《心理学增强AI智能体》但是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想要让大模型更好地完成任务,你们可能不需要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字的复杂Prompt,不需要什么思维链、思维图谱,甚至不需要那些精巧的指令。
话说回来,梁文锋作为通讯作者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但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了这篇 Nature 论文的贡献者名单里出现了两位熟悉的人物——涂津豪和罗福莉。先说涂津豪,2007 年出生的他,2024 年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首次开设的 AI 赛道中,以 34 分(当届最高分)从全球 563 支高校与企业队伍中脱颖而出,直接夺得第一名。
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ICL),是大模型不需要微调(fine-tuning),仅通过分析在提示词中给出的几个范例,就能解决当前任务的能力。您可能已经对这个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您在提示词里扔进去几个例子,然后,哇!大模型似乎瞬间就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表现得像个天才。
即梦AI最新上线的Agent模式,只需要说出你的需求,它就能自动帮你写提示词,新上手的小白也能轻松玩转。比Nano banana更懂中文场景,文生图和图像编辑还比Nano banana强!
刚刚,火山引擎上线了豆包・图像创作模型 Seedream 4.0,我提前试了一下,应该各位也看到了各种非常强的玩法和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支持图片生成、连续图片编辑、多图参考的全能图像创作模型。
存款60美元、欠债1.5万美元,82岁的Luis正在积极学习提示词策略,创办科技公司,他想用AI为自己的人生来一场漂亮的收官;年近80的Scalettar,教会了96岁丈夫使用AI编辑。AI为许多美国老年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们比许多年轻人更接受,也更会用AI。
模型也怕猫?你敢信吗?只要在提示词里加一句“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原本表现优异的大模型立刻陷入混乱,错题率暴涨 3 倍。这种“猫猫级”废话,竟然成了压垮 AI 理性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
Nano banana正火爆全球,谷歌立马推出官方提示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