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
AI写论文,AI评阅!AI顶会ICLR完成「AI闭环」,1/5审稿意见纯AI给出在号称「史上最严管控AI」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每五条审稿意见里,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同行评审这台「科学秩序的发动机」,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却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实验。
在号称「史上最严管控AI」的顶级会议ICLR 2026上,评审区却悄悄被大模型攻占。每五条审稿意见里,就有一条几乎全由AI一键生成。当作者怀疑评审是机器人写的、审稿人又怀疑论文是模型拼的,同行评审这台「科学秩序的发动机」,正一点点滑向一场没人承认、却无处不在的自动化实验。
ICLR 2026评审结果震撼出炉:投稿量暴增至近2万篇,却迎来分数大滑坡,平均分从5.12跌至4.2。审稿人吐槽论文质量低下,甚至疑似AI生成,这场学术盛宴为何变味?
ICLR 2026爆火领域VLA(Vision-Language-Action,视觉-语言-动作)全面综述来了! 如果你还不了解VLA是什么,以及这个让机器人学者集体兴奋的领域进展如何,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3年Meta推出SAM,随后SAM 2扩展到视频分割,性能再度突破。近日,SAM 3悄悄现身ICLR 2026盲审论文,带来全新范式——「基于概念的分割」(Segment Anything with Concepts),这预示着视觉AI正从「看见」迈向真正的「理解」。
说出概念,SAM 3 就明白你在说什么,并在所有出现的位置精确描绘出边界。 Meta 的「分割一切」再上新? 9 月 12 日,一篇匿名论文「SAM 3: SEGMENT ANYTHING WITH CONCEPTS」登陆 ICLR 2026,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曼巴回来了!Transformer框架最有力挑战者之一Mamba的最新进化版本Mamba-3来了,已进入ICLR 2026盲审环节,超长文本处理和低延时是其相对Transformer的显著优势。另一个挑战者是FBAM,从不同的角度探索Transformer的下一代框架。
在9月底的苏黎世电影节上,一位名叫Tilly Norwood的「女演员」亮相,引发媒体和网友热议。「她」由AI制作公司Particle6打造,是全球首批AI生成演员角色之一。Tilly的出现,意味着以Sora为代表的AI视频生成技术正加速渗透,并可能深刻改变影视行业。
Tilly Norwood 有一张干净的脸孔,能演超英大片里的配角,也能出现在 BBC2 的喜剧小品里。但唯一的问题是:她不存在。她是英国公司 Particle6 Productions 用 AI 生成的「女演员」。从脸到声线、从履历到社交账号,全部都是虚拟构建。
这一瓶颈如今被打破。小米正式开源首个原生端到端语音模型——Xiaomi-MiMo-Audio,它基于创新预训练架构和上亿小时训练数据,首次在语音领域实现基于 ICL 的少样本泛化,并在预训练观察到明显的“涌现”行为。
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ICL),是大模型不需要微调(fine-tuning),仅通过分析在提示词中给出的几个范例,就能解决当前任务的能力。您可能已经对这个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您在提示词里扔进去几个例子,然后,哇!大模型似乎瞬间就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表现得像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