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LR 2026出分,审稿员怒喷「精神病」!DeepMind研究员教你绝地求生
ICLR 2026出分,审稿员怒喷「精神病」!DeepMind研究员教你绝地求生ICLR 2026评审结果震撼出炉:投稿量暴增至近2万篇,却迎来分数大滑坡,平均分从5.12跌至4.2。审稿人吐槽论文质量低下,甚至疑似AI生成,这场学术盛宴为何变味?
ICLR 2026评审结果震撼出炉:投稿量暴增至近2万篇,却迎来分数大滑坡,平均分从5.12跌至4.2。审稿人吐槽论文质量低下,甚至疑似AI生成,这场学术盛宴为何变味?
四个审稿人全给6分,NeurIPS唯一满分论文炸了!
AAAI 2026录用结果重磅公布!这一届,投稿量暴增至23,680篇,录用率仅17.6%,竞争程度远超往年。一些成功上岸的研究员们晒出了录用成绩单,有人甚至拿下了88887高分。
ICML 2026论文可以投了,截止日期2026年1月28日。今年针对AI使用,组委会强调了三点:LLM不可以「署名」;严禁提示注入,否则拒稿;以及扩大AI审稿。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由于涌入预印本平台 arXiv 的计算机科学(CS,Compute Science)的由 AI 生成或 AI 辅助生成的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数量变得难以管理,arXiv 更新了关于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的审核规则,要求这两类论文必须被期刊或会议接收并完成同行评审之后才能提交到 arXiv 的 CS 类别。
一个研究者一天到底要读多少篇论文才能跟上最新趋势?在 AI 研究成果爆炸的今天,这个数字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的阅读速度,早就跟不上 AI 科研地图扩展的速度了。
ICCV最佳论文新鲜出炉了!今年,CMU团队满载而归,斩获最佳论文奖和最佳论文提名。同时,何恺明团队论文,RBG大神提出的Fast R-CNN,十年后斩获Helmholtz Prize,实至名归。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Paper2Agent,将静态论文转化为可交互的AI智能体,让学术成果可以直接被「调用」,为科研知识传播开辟了新模式,并为构建AI共研生态奠定基础。
当GPT-5第一次被写进数学论文,舆论瞬间炸开。有人惊呼「AI 数学家诞生」,有人却冷静提醒:它只是把熟悉的工具快速拼接。于是,一个新的问题被摆到台前:这究竟是科研的加速器,还是博士培养的绊脚石?
从ICML到ACL,张铭教授的实验室十年两度拿下世界顶会「最佳论文」。甚至连中学生,都能在这里提前卷科研,拿下「小诺贝尔奖」。一间实验室,如何同时孵化论文大奖、百亿企业和未来科学家?这背后,是科研思维与创新教育的独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