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亿国民App丝滑升级AI应用!高德携手通义重构的底层架构曝光
10亿国民App丝滑升级AI应用!高德携手通义重构的底层架构曝光10亿用户App转向AI原生应用,大船如何掉头?高德最近打了个样,用AI重构底层技术栈,建立主-从Agent架构,将千问大模型与空间智能结合,展现出了新范式的强大威力,给用户带去了极大便利。
10亿用户App转向AI原生应用,大船如何掉头?高德最近打了个样,用AI重构底层技术栈,建立主-从Agent架构,将千问大模型与空间智能结合,展现出了新范式的强大威力,给用户带去了极大便利。
近日高德宣布全面 AI 化,发布 “高德地图 2025”,将地图升级为基于空间智能的 AI 原生应用,并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 AI 原生智能体 —— 把路网、地点与交通流,转化为可被推理与行动的 “空间知识”。
4D 空间智能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挑战,其目标在于从视觉数据中还原三维空间的动态演化过程。这一技术通过整合静态场景结构与时空动态变化,构建出具有时间维度的空间表征系统,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展现出关键价值。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需要的不仅是视觉和语言,还需要突破传统感官限制的能力
最少只用2张图,AI就能像人类一样理解3D空间了。ICCV 2025最新中稿的LangScene-X:以全新的生成式框架,仅用稀疏视图(最少只用2张图像)就能构建可泛化的3D语言嵌入场景,对比传统方法如NeRF,通常需要20个视角。
空间智能的落地还需要多久?现在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没有空间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就不完整。这是“AI教母”李飞飞在最新访谈中对AGI的判断——是的,李飞飞也开始谈论AGI了。
AI能看图,也能讲故事,但能理解“物体在哪”“怎么动”吗? 空间智能,正是大模型走向具身智能的关键拼图。
因为眼睛受伤暂时失去立体视觉,李飞飞更加坚定了做世界模型的决心。
本文第一作者为前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技术专家,现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满远斌,研究方向为高效多模态大模型推理和生成系统。通信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导师,UTA 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尹淼。尹淼博士目前带领 7 人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空间智能系统,致力于通过软件和系统的联合优化设计实现空间人工智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