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计算一哥首度牵手OpenAI,大模型「选择」自由,才是终极胜利
云计算一哥首度牵手OpenAI,大模型「选择」自由,才是终极胜利昨天是个热闹的日子,OpenAI 和 Anthropic 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自家的新款模型:前者是自 GPT-2 以来重新开源的两款模型 gpt-oss(120b 和 20b),后者是 Claude 系列最强的 Opus 4.1。
昨天是个热闹的日子,OpenAI 和 Anthropic 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自家的新款模型:前者是自 GPT-2 以来重新开源的两款模型 gpt-oss(120b 和 20b),后者是 Claude 系列最强的 Opus 4.1。
你有没有发现,AI 应用生成平台们正在走向一条与大家预期完全不同的路?很多人原本以为这会是一场血腥的零和游戏,大家会在价格战中厮杀到底,最终只剩一家独大。但现实却让人意外:这些平台不但没有互相厮杀,反而开始各自寻找差异化的定位,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中共存共荣。这让我想起了大语言模型市场的发展轨迹,同样出人意料,同样充满启发。
本文由特工自制 Agent 翻译,宇宙编辑部精校而成。
中国基础大模型市场,彻底变天了!如今牌桌上的玩家已经变成了「基模五强」——字节、阿里、阶跃星辰、智谱和DeepSeek。接下来的巅峰之战,关键制胜点又会在哪里?
马上整整1个月了!这一个月以来,全球大模型市场受DeepSeek搅动,无不方寸大乱。中外大厂、初创公司都头好秃,全被追着问:你们对DeepSeek怎么看?DeepSeek出来你们怎么办?
2023年的大模型市场是昂扬的、争先恐后的。2024年的大模型市场是放缓的、冷静取舍的。而在春节前的这一周多时间里,大模型公司们似乎回到了两年前的兴奋状态,一天不止一个重大发布。
大语言模型市场的整合与差异:大语言模型市场存在整合的趋势。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市场整合对于大语言模型市场的资本支撑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为尽可能提高算法的泛化能力,单个大语言模型也需要集成多种创新功能。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使得企业需要进一步考虑大语言模型的差异化。
AI大模型技术商业化探索与竞争加剧。从业者们从技术浪漫到商业务实的心态转变,正不断推高大模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最近一段时间开源大模型市场非常热闹,先是苹果开源了70亿参数小模型DCLM,然后是重量级的Meta的Llama 3.1 和Mistral Large 2相继开源,在多项基准测试中Llama 3.1超过了闭源SOTA模型。 不过开源派和闭源派之间的争论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半夜有人跑你被窝里薅你头发是什么体验?这几天搞AI应用开发的程序员应该经历了一回: OpenAI“断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