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北邮的门,机器人开
北大北邮的门,机器人开搜集了328×204条数据,只为让机器人把开门这一件事做到极致。
搜集了328×204条数据,只为让机器人把开门这一件事做到极致。
人人都知大模型时代具身智能大有可为。 但这座连接起大模型和现实物理世界的桥梁,究竟应该如何搭建? 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在中国AIGC产业峰会上给出思考: AI代替人去决策,人形机器人代替人去劳动。
是因为「劳动节」吗?全世界所有的公司,都选择在 5 月第三周,将最新的 AI 产品和技术,集中释放。
一切都是为了布局具身智能!
日前,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可视计算与学习实验室陈宝权教授团队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健康科技系转化医学研究所Simone Schürle-Finke教授团队展开合作,首次使用物理模拟技术辅助可编程磁性微米级机器人的制造。
ChatGPT-4 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节点,语言大模型之后的多模态大模型初步显现了世界模型的影子。大模型最终将通过硬件与物理世界产生交互。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扩展,具身智能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方向。
Google RT-2、Figure 01 机器人、特斯拉 Optimus 等的新演示让「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成为了机器人和大模型领域的热门话题
具身智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值得期待的一大赛道之一
不久前,我们与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探讨了人形机器人下肢移动能力的进展。机器人上肢的精准操作能力,也是实现机器人更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这一次,我们继续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研究员连文昭一起,围绕人形机器人上肢的精细操作能力与产业落地等话题来展开深入讨论。
在中国AIGC产业峰会的现场,20位大咖展开激辩。从软件应用、智能终端乃至具身智能等,AIGC正在全面席卷,「你好,新应用!」成为本届AIGC峰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