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T-4o举步维艰、Claude 3.7险胜,《超级马里奥》成为了检验大模型的新试金石?
GPT-4o举步维艰、Claude 3.7险胜,《超级马里奥》成为了检验大模型的新试金石?一直以来,AI 领域的研究者都喜欢让模型去挑战那些人类热衷的经典游戏,以此来检验 AI 的「智能程度」。
一直以来,AI 领域的研究者都喜欢让模型去挑战那些人类热衷的经典游戏,以此来检验 AI 的「智能程度」。
想了想,应该有不少读者想看我对 Manus 的评价,还是不偷懒,分享直播实测 8 小时的真实感受。
人工智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大语言模型(LLM)的崛起推动了智能系统从信息处理向自主交互迈进。
Manus从第一个通用Agent变成了第一款自媒体比技术从业者先发现和评测的AI产品,评论好坏掺半。最明显的两个观点是效果虚假,没有技术报告,很多好的Agent已经能做到这一点和如何那么厉害的话,为什么英文媒体们没有报道。
继DeepSeek 之后,一款由国内开发的通用AI Agent产品也引发热议——
自媒体的反应堪称狂热:“通用Agent终于实现了!”“这是继DeepSeek之后的又一技术革命!”这样夸张的赞誉随处可见。从Benchmark来看,它的表现确实非常亮眼,在GAIA测试中超越了之前的各种Agent以及OpenAI的DeepResearch。
最近AI圈最炸的瓜,毫无疑问是——Manus!一个AI Agent,不仅能刷GAIA Benchmark,还能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听起来确实很能打?但我们 CAMEL-AI的🦉OWL项目看完Manus视频,集体摊手:就这?0天复刻走起!
让人感到非常费解的是,在这些媒体口中如此“王炸”的 AI 突破,在海外几乎没有什么讨论,这与 DeepSeek 墙内开花墙外香,海外各路 AI 大神们甘当自来水疯狂吹爆的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AI Agent是一个应该非常个人化的东西。
故事从去年10月26日说起,在那天,黄叔非常喜欢的Arc浏览器被创始人Josh Miller决定战略性放弃,开始开发新的AI Agent浏览器Dia: 同一天,HideCloud和Peak刚从武汉飞回北京,落地后,HideCloud震惊的发现,打开手机刷的第一条推特就是上面这条,因为,此前的两天,他们在武汉决定了终止AI浏览器的研发工作,莫名其妙的中美两只团队在同一刻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