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GPT-5都在尝试的快慢思考切换,有了更智能版本,还是多模态
DeepSeek、GPT-5都在尝试的快慢思考切换,有了更智能版本,还是多模态当前,业界顶尖的大模型正竞相挑战“过度思考”的难题,即无论问题简单与否,它们都采用 “always-on thinking” 的详细推理模式。无论是像 DeepSeek-V3.1 这种依赖混合推理架构提供需用户“手动”介入的快慢思考切换,还是如 GPT-5 那样通过依赖庞大而高成本的“专家路由”机制提供的自适应思考切换。
当前,业界顶尖的大模型正竞相挑战“过度思考”的难题,即无论问题简单与否,它们都采用 “always-on thinking” 的详细推理模式。无论是像 DeepSeek-V3.1 这种依赖混合推理架构提供需用户“手动”介入的快慢思考切换,还是如 GPT-5 那样通过依赖庞大而高成本的“专家路由”机制提供的自适应思考切换。
Builder.ai自称用AI简化软件开发,吸引微软、软银等巨额投资,估值一度超15亿美元。但实际靠人工冒充AI,财务造假被起诉。而这么做的,不止Builder.ai这一家! 两年前,快公司Fast Company评选出AI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前10家公司,OpenAI、谷歌DeepMind、Builder.ai当选Top3,而英伟达位居第9。
DeepSeek发布DeepSeek-V3.1,使用的UE8M0 FP8 Scale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这段时间 AI 编程的热度完全没退,一个原因是国内接连推出开源了不少针对编程优化的大模型,主打长上下文、Agent 智能体、工具调用,几乎成了标配,成了 Claude Code 的国产替代,比如 GLM-4.5、DeepSeek V3.1、Kimi K2。
不止贴「AI生成」标签
“搜索调用太贵了。一次 Deep Research 任务可能消耗数百次搜索调用,成本一下子就突破数十美元” ,无论是个人开发者还是AI应用公司都明显有这种感觉。
没想到啊,最新SOTA的开源大模型…… 来自一个送外卖(Waimai)的——有两个AI,确实不一样。 这个最新开源模型叫:Longcat-Flash-Chat,美团第一个开源大模型,发布即开源,已经在海内外的技术圈子里火爆热议了。
在最近的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演员张俊调侃 DeepSeek 是一款非常「内耗」的 AI,连个「1 加 1 等于几」都要斟酌半天。
香蕉也能变礼服?Google 真的做到了! 在最新一期谷歌开发者节目里,Google DeepMind 团队首次全面展示了 Gemini 2.5 Flash Image —— 一款拥有原生图像生成与编辑能力的最新模型。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超出deepseek的最大限度,此刻我仿佛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今年3月,momo在小红书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在花了很长时间与AI对话,终于调试到一个舒服的老友状态后,她与AI的对话框达到了极限。系统提示她开启新一轮的对话,但新窗口的AI已经不是她所熟悉的“电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