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亿帝国背后:AI是一场83年才能回本的“庞氏骗局”?
5万亿帝国背后:AI是一场83年才能回本的“庞氏骗局”?对冲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Harris Kupperman)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AI投资从回报上看说不通。整个AI行业需要1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目前行业的月收入仅略超10亿美元。也就是说,要收回目前计划的支出,需要约83年。
对冲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Harris Kupperman)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AI投资从回报上看说不通。整个AI行业需要1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目前行业的月收入仅略超10亿美元。也就是说,要收回目前计划的支出,需要约83年。
AI模型是现在,Physical AI是未来
你有没有想过,AI助手的终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更聪明的聊天机器人,还是能真正帮你完成复杂工作的数字员工?今天,当我体验了Kimi刚刚发布的"OK Computer" Agent模式后,我突然意识到:AI行业可能正在经历一次根本性的范式转变——从"回答问题"到"完成任务"。
近日,备受关注的德里亚·巴茨(Andrea Bartz)等诉Anthropic公司的集体诉讼案以一项高达15亿美元的和解协议暂告段落。该案自立案之初便牵动科技界与版权界神经,其最终处理结果及创纪录的和解金额,在AI行业内引发强烈震动。
数据显示,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AI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都开始出现部分下滑,行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真实的用户偏好开始显现,旧的增长逻辑正在失效。
从“模型即服务”(MaaS)到“智能体即服务”(AaaS)的转变,标志着AI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再满足于AI的“对话能力”,而是期望它能成为自主完成复杂任务的“全能机器人”。
2023年,当整个AI行业都在为“最强大模型”争得头破血流时,亚马逊云科技却洞察到一个关键事实:AI的价值不在于谁的模型最强大,而在于能否为不同场景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AI行业对数据的渴求程度,质量大于数量。
当传统调研机构还在用老套路——焦点小组、电话访谈、数周的数据分析——来服务客户时,一家名为 Knit 的创业公司正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定义这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行业。他们刚刚完成了 161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 GFT Ventures 和阿什顿·库彻的 Sound Ventures 领投,这不仅仅是一笔投资,更是对企业洞察未来方向的一次重大押注。
太热了,实在太热了。 你能想象吗?一个AI行业展会,现在都有了一种明星演唱会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