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队让AI学会考古!全球首个古希腊陶罐3D视觉问答数据集发布,还配了专用模型
北大团队让AI学会考古!全球首个古希腊陶罐3D视觉问答数据集发布,还配了专用模型现在AI都懂文物懂历史了。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的最新研究引发关注:他们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古希腊陶罐的3D视觉问答数据集——VaseVQA-3D,并配套推出了专用视觉语言模型VaseVLM。这意味着,AI正在从“识图机器”迈向“文化考古Agent”。
现在AI都懂文物懂历史了。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的最新研究引发关注:他们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古希腊陶罐的3D视觉问答数据集——VaseVQA-3D,并配套推出了专用视觉语言模型VaseVLM。这意味着,AI正在从“识图机器”迈向“文化考古Agent”。
在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处,有一类问题既美也难:如何让机器「看懂」古希腊的陶器——不仅能识别它的形状或图案,还能推断年代、产地、工坊甚至艺术归属?有研究人员给出了一条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答案:把大型多模态模型(MLLM)放在「诊断—补弱—精细化评估」的闭环中训练,并配套一个结构化的评测基准,从而让模型在高度专业化的文化遗产领域表现得更接近专家级能力。
爱在西元前的歌词里唱到:「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如今借助DeepMind推出的生成式AI工具Aeneas,考古学家面对古代碑文不再抓瞎了。
AI 正在扩展人类认知。 人类历史始于书写。铭文是最早的书写形式之一,提供了关于古代文明思想、语言和历史的直接洞见。
科学家用AI重构《死海古卷》时间线,震撼圈内!最新研究显示,《但以理书》《传道书》部分古卷实际成书更早,甚至揭示了圣经作者线索。AI模型Enoch结合碳14定年与笔迹分析,首创AI定年方法,大幅超越传统古文字学。
2000多年未解之谜被AI破解!2025年,研究人员首次非侵入性地读取到仍卷着的赫库兰尼姆古卷标题。这一突破来自维苏威挑战赛,获奖团队赢得6万美元,更为沉睡两千年的古代智慧开启了解读新纪元。
AI的飞跃可能会开辟我们理解古代世界的新方法。想象一下,如果ChatGPT可以在「上古卷轴」的文本洪流上接受训练,我们将有机会直接与历史对话。
本届 ACL 大会,投稿者「收获满满」。
【新智元导读】一年一度NLP顶会ACL揭晓了最终获奖论文。今年,共有7篇论文荣获最佳论文,时间检验奖颁给斯坦福GloVe、康奈尔大学相似性度量。另外,还有最佳主题奖、最佳社会影响力奖、最佳资源奖、领域主席奖,以及杰出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