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ax上市计划启动,为何“米哈游们”频频布局AI?
MiniMax上市计划启动,为何“米哈游们”频频布局AI?引言:2025年8月,一则资本市场的消息引发了游戏与人工智能行业的双重关注——据媒体报道,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MiniMax(稀宇科技)已秘密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上市,预计估值超过40亿美元。翻阅MiniMax的融资历史会发现,早在2022年7月,游戏巨头米哈游就已在Pre-A轮参投了Minimax。
引言:2025年8月,一则资本市场的消息引发了游戏与人工智能行业的双重关注——据媒体报道,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MiniMax(稀宇科技)已秘密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上市,预计估值超过40亿美元。翻阅MiniMax的融资历史会发现,早在2022年7月,游戏巨头米哈游就已在Pre-A轮参投了Minimax。
当大多数 AI 教育公司还在为盈利发愁时,成立仅两年的 Praktika,交出的一组运营数据:30人团队支撑起近 2000 万美元年化收入,超500万用户,在2024 年 5 月拿下 Blossom Capital 领投的 3550 万美元 A 轮融资,加上早期种子轮,总融资已达 3800 万美元,这个靠 AI 虚拟外教(Avatar)走红的 App,正在重新定义语言学习的商业模式。
在AI客服这个看似红海的赛道里,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明明刚刚告诉AI你的会员账号,转个身的功夫它就不记得了。这种被称为“金鱼脑”的AI失忆现象,正是大模型在企业级应用中最大的痛点。
你有没有想过,一家小企业想要贷款时,为什么总是被迫在两个极端选择之间挣扎?要么选择社区银行的低利率,但要忍受漫长的审批流程和落后的数字化体验;要么转向在线放贷平台的快速审批,却要承受高达60%的年化利率。这种看似无解的困境,正在被一家名为Casca的创业公司彻底颠覆。
一个月前在德国被50多家投资人拒绝的AI创业公司,搬到硅谷后却能在一周内完成470万美元的融资,而且投资人几乎全部说"yes"。这不是什么励志鸡汤故事,而是Leaping AI创始人Kevin Wu的真实经历。
刚刚,AI玩具公司跃然创新(Haivivi)宣布完成 2 亿元 A 轮系列融资,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红杉中国、华山资本、愉悦资本、招银国际、Brizan Ventures 等一线投资机构共同参投。
Pintarnya 是一家印度尼西亚就业平台,不仅提供职位匹配服务,还涵盖金融服务以及全职与零工机会。该公司宣布已完成 167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Upstage 从包括亚马逊和超威半导体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了 4500 万美元,以加速其下一代模型的开发,并拓展美国和亚太市场。
当OpenAI的CEO Sam Altman说出"未来几年将出现第一家由一个人创立的十亿美元公司"时,整个硅谷都震惊了。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仔细想想,这个预言可能正在成为现实。传统的创业模式——从想法到融资到招聘到产品开发——正在被一种全新的范式所颠覆。
当我看到TinyFish刚刚完成4700万美元A轮融资的消息时,我意识到这不仅是一轮融资,而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企业级Web Agent时代。我一直在思考AI agent的商业化应用,但TinyFish的方法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现实且具有颠覆性的方向:让AI agent不是简单地模拟人类浏览网页,而是以企业级的规模、可靠性和合规性要求来执行复杂的业务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