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场中美AI竞赛中,我们的互联网大厂正在迅速边缘化
在这场中美AI竞赛中,我们的互联网大厂正在迅速边缘化美国四家科技巨头在AI领域资本开支远超中国,2024年1.7万亿人民币 vs 中国6300亿,2025年差距扩大至2.5万亿 vs 5000亿。中国公司优先分红回购,AI采用率低(15% vs 美国85%),技术债积累,网络效应加剧中美差距,中国大厂被边缘化。
美国四家科技巨头在AI领域资本开支远超中国,2024年1.7万亿人民币 vs 中国6300亿,2025年差距扩大至2.5万亿 vs 5000亿。中国公司优先分红回购,AI采用率低(15% vs 美国85%),技术债积累,网络效应加剧中美差距,中国大厂被边缘化。
一个个赚飞的AI编程公司其实已经亏爆了! TechCrunch的最新调查带来了这个反常识的冷思考。
当前,大型语言模型(LLM)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日新月异,尤其是在自动修复 Bug 方面,以 SWE-bench 为代表的基准测试展示了 AI 惊人的潜力。然而,软件开发远不止于修 Bug,功能开发与迭代才是日常工作的重头戏。
AI通过自问自答就能提升推理能力?! 这正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团队提出的新框架SQLM——一种无需外部数据的自我提问模型。
英国职场心理健康初创公司Unmind近日完成了C轮融资,筹集资金达3060万欧元。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扩展其基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健康支持平台,以帮助全球员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当老年大学还在“唱歌跳舞”,AI 教练已用“彩虹夸夸术”,点亮1800万会员的新生活。
近一年来,围绕人工智能(AI)、生成式 AI(GenAI)和大语言模型(LLM)的炒作愈演愈烈,大众的兴趣翻了一番,针对 AI 的投资激增,各国政府也采取了更加明确的立场。根据一些人的说法,AI 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
人工智能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当前最火的、最具前景、最具爆发力的科技赛道。进入到2025年,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中国人工智能正告别“百模大战”的规模竞赛,向以DeepSeek等六小虎为代表的头部大模型集中。AI发展的核心,从追求模型“可用”转向实现场景的“好用”。
自首次提出 GPT 架构以来,转眼已经过去了七年。 如果从 2019 年的 GPT-2 出发,回顾至 2024–2025 年的 DeepSeek-V3 和 LLaMA 4,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模型能力不断提升,但其整体架构在这七年中保持了高度一致。
全网疯玩Genie3,惊叹:这才是真正的大世界!距离上一代Genie2,才刚刚过去7个多月,谷歌世界模型就像开了倍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