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价值70%来自物联网,DeepSeek催化"万物智联"
“人工智能+”的价值70%来自物联网,DeepSeek催化"万物智联"最近,全球科技行业的焦点无疑落在了DeepSeek引发的热潮之上。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球市场对中国AI大模型及其相关产业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从此前的“过度悲观”瞬间跳跃至“极度乐观”,2025也似乎成为中美AI对决元年。
最近,全球科技行业的焦点无疑落在了DeepSeek引发的热潮之上。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球市场对中国AI大模型及其相关产业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从此前的“过度悲观”瞬间跳跃至“极度乐观”,2025也似乎成为中美AI对决元年。
2024又是AI精彩纷呈的一年。LLM不再是AI舞台上唯一的主角。随着预训练技术遭遇瓶颈,GPT-5迟迟未能问世,从业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以o1为标志,大模型正式迈入“Post-Training”时代;开源发展迅猛,Llama 3.1首次击败闭源模型;中国本土大模型DeepSeek V3,在GPT-4o发布仅7个月后,用 1/10算力实现了几乎同等水平。
中美AI论文数领先,日本需加强国际合作。
前谷歌 CEO Eric Schmidt 在不久前与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 Bina Venkataraman 的对话中透露了对中美科技竞争以及 AI 发展的最新观点。
自从去年ChatGPT4出现以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主的AI和星舰一样,在中文网络上愈发被一些群体当成美国对中国的某种决战兵器而极尽吹捧。比如最近风头正盛的某“经济学家”一直在各种场合鼓吹AI将带领美国实现产业升级。
“世界首富”又要组建新团队了,这次依然围绕AI。
2022年夏天,也就是ChatGPT发布前4个月,GPT-4发布前7个月时,萨尔曼·可汗收到了OpenAI创始人萨姆·奥尔特曼和格雷格·布罗克曼寻求合作的邮件。
人工智能泡沫是否即将破裂?自OpenAI在两年前推出ChatGPT以来,生成式AI初创公司迅速兴起。然而,近日中国却出现大量AI公司关闭。
中国独角兽公司的平均估值约为 27.83 亿美元,而美国独角兽公司的平均估值约为 52.16 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接近2倍。
中美多维差异背后,技术落地路径已然不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