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亮剑」!十年来,AI领域项目首次问鼎国家科技奖一等奖
中国科技「亮剑」!十年来,AI领域项目首次问鼎国家科技奖一等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公布了!今年的评选堪称史上最严、最难,竞争最激烈的一届。这当中,大厂中唯有科大讯飞摘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过去十年AI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奖一等奖。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大奖公布了!今年的评选堪称史上最严、最难,竞争最激烈的一届。这当中,大厂中唯有科大讯飞摘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过去十年AI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奖一等奖。
本周国内最受关注的AI盛事,今日启幕。 活动规格之高,没有哪个关心AI技术发展的人能不为之吸引—— Sora团队负责人Aditya Ramesh与DiT作者谢赛宁同台交流,李开复与张亚勤炉边对话,Llama2/3作者Thomas Scialom,王小川、杨植麟等最受关注AI创业者……也都现场亮相。
美国电力巨头们的股价正在因为AI而疯狂,近一年来涨幅普遍翻番,甚至超过了英伟达。正在建设AI基础设施的七大科技巨头(M7)们,不仅抢着向英伟达要货,还在抓紧和这些电力巨头们签订合同。也难怪黄仁勋前两天在COMPUTEX的演讲中频繁强调芯片能耗。中国人工智能要追赶美国,会遭遇类似的“电力危机”吗?
达摩院医疗AI,又达新里程碑!国际顶刊《自然·医学》直接将其评价为,开启「医疗影像AI的黄金时代」。就在昨天,世卫组织亦宣布与达摩院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这项来自中国的AI多癌早筛技术。
人人都知大模型时代具身智能大有可为。 但这座连接起大模型和现实物理世界的桥梁,究竟应该如何搭建? 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在中国AIGC产业峰会上给出思考: AI代替人去决策,人形机器人代替人去劳动。
中国AI资源要靠储备,更要靠开放的生态。
身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硅谷,AI产业生态已经进化到什么程度?投资者们的钱,又砸向何处?
AIGC浪潮之下,一个现实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AI与西方的最大区别是应用,中国有数百个基础模型,但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讨论什么是AI时代的超级应用。
大模型能力与日俱增,如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