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GPT-5都在尝试的快慢思考切换,有了更智能版本,还是多模态
DeepSeek、GPT-5都在尝试的快慢思考切换,有了更智能版本,还是多模态当前,业界顶尖的大模型正竞相挑战“过度思考”的难题,即无论问题简单与否,它们都采用 “always-on thinking” 的详细推理模式。无论是像 DeepSeek-V3.1 这种依赖混合推理架构提供需用户“手动”介入的快慢思考切换,还是如 GPT-5 那样通过依赖庞大而高成本的“专家路由”机制提供的自适应思考切换。
当前,业界顶尖的大模型正竞相挑战“过度思考”的难题,即无论问题简单与否,它们都采用 “always-on thinking” 的详细推理模式。无论是像 DeepSeek-V3.1 这种依赖混合推理架构提供需用户“手动”介入的快慢思考切换,还是如 GPT-5 那样通过依赖庞大而高成本的“专家路由”机制提供的自适应思考切换。
Builder.ai自称用AI简化软件开发,吸引微软、软银等巨额投资,估值一度超15亿美元。但实际靠人工冒充AI,财务造假被起诉。而这么做的,不止Builder.ai这一家! 两年前,快公司Fast Company评选出AI领域最具创新性的前10家公司,OpenAI、谷歌DeepMind、Builder.ai当选Top3,而英伟达位居第9。
DeepSeek发布DeepSeek-V3.1,使用的UE8M0 FP8 Scale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前不久,印度身价最贵的板球运动员 Rishabh Pant 迷上了新兴网红 Mia Zelu。这位粉丝数超 1500 万的球星甚至会在 Mia 发布帖文的第一时间去点赞。
这段时间 AI 编程的热度完全没退,一个原因是国内接连推出开源了不少针对编程优化的大模型,主打长上下文、Agent 智能体、工具调用,几乎成了标配,成了 Claude Code 的国产替代,比如 GLM-4.5、DeepSeek V3.1、Kimi K2。
不止贴「AI生成」标签
一个绝妙的点子往往是公司最危险的毒药。 最近在 X 上闲逛,淘到了一个神奇的网站 ——「Absurd.website」。 正如名字一样,它荒诞、有趣、脑洞大开,里面收录了各种奇葩的小项目,有些甚至能看到 AI 生成的痕迹。
Intent近日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 a16z 与 GV 联合领投,跟投方还包括几位前微信产品负责人创立的基金。在 2025 年 AI Agent 市场规模已经冲到 73.8 亿美元的节点上,这笔钱显然押注的是“聊天即执行”这个赛道的爆发潜力。
AI顶会真的爆仓了!NeurIPS 2025双会场扩容后,仍hold不住近3万篇投稿暴击。如今,SAC大规模砍论文,已被录用约400篇论文惨遭拒收,研究者原地心碎。
没想到啊,最新SOTA的开源大模型…… 来自一个送外卖(Waimai)的——有两个AI,确实不一样。 这个最新开源模型叫:Longcat-Flash-Chat,美团第一个开源大模型,发布即开源,已经在海内外的技术圈子里火爆热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