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L 2025 | 基于Token预算感知的大模型高效推理技术
ACL 2025 | 基于Token预算感知的大模型高效推理技术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的不断发展,Chain-of-Thought(CoT) 等推理增强方法被提出,以期提升模型在数学题解、逻辑问答等复杂任务中的表现,并通过引导模型逐步思考,有效提高了模型准确率。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的不断发展,Chain-of-Thought(CoT) 等推理增强方法被提出,以期提升模型在数学题解、逻辑问答等复杂任务中的表现,并通过引导模型逐步思考,有效提高了模型准确率。
这个系列主要是自己想多看一些海外做的比较成功的AI产品,尝试拆解一下他们的冷启动,SEO,增长策略,当然还有产品层面,看看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独立开发者以及中小团队来说有没有借鉴的地方。
1、深度研究实际场景 2、深度研究是什么,它用了什么能力? 3、在深度研究上,AI 为啥比人强这么多? 4、哪些问题,值得用深度研究方式来做? 5、怎样用好深度研究,保持结果的稳定性? 6、各类深度研究产品的特点以及使用技巧?
本研究由广州趣丸科技团队完成,团队长期致力于 AI 驱动的虚拟人生成与交互技术,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游戏、影视及社交场景
数据公司收购热潮在周一持续升温,云数据平台Snowflake 宣布收购Postgres 数据库合作伙伴Crunchy Data。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估值约为 2.5 亿美元。
如果你正在开发Agent产品,一定听过或用过Mixture-of-Agents(MoA)架构。这个让多个AI模型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框架,理论上能够集众家之长,实际使用中却让人又爱又恨:
最近,华为在MoE训练系统方面,给出了MoE训练算子和内存优化新方案:三大核心算子全面提速,系统吞吐再提20%,Selective R/S实现内存节省70%。
今年 2 月,OpenAI 前创始成员 Andrej Karpathy 凭一己之力,带火了一个词——“氛围编码”(Vibe Coding)。
想训练属于自己的高性能推理模型,却被同步强化学习(RL)框架的低效率和高门槛劝退?AReaL 全面升级,更快,更强,更好用!
上个月 21 号,Google I/O 2025 开发者大会可说是吸睛无数,各种 AI 模型、技术、工具、服务、应用让人目不暇接。在这其中,Gemini Diffusion 绝对算是最让人兴奋的进步之一。从名字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采用了扩散模型的 AI 模型,而这个模型却并非我们通常看到的扩散式视觉生成模型,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