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1 pro挑战美国本科生最难数学竞赛,30分钟交卷却被「大佬」现场打脸!
o1 pro挑战美国本科生最难数学竞赛,30分钟交卷却被「大佬」现场打脸!美国本科生最难数学竞赛,o1 pro竟然只用半小时就全部做出来了?要知道,参赛学生的正常答题时长是6小时。不过网友们仔细看它的解题过程后发现,错误率似乎高达100%,12道题没有一道完全正确?
美国本科生最难数学竞赛,o1 pro竟然只用半小时就全部做出来了?要知道,参赛学生的正常答题时长是6小时。不过网友们仔细看它的解题过程后发现,错误率似乎高达100%,12道题没有一道完全正确?
支持大模型一路狂飙的 Scaling Law 到头了? 近期,AI 圈针对 Scaling Law 是否到头产生了分歧。一派观点认为 Scaling Law 已经「撞墙」了,另一派观点(如 OpenAI CEO Sam Altman)仍然坚定 Scaling Law 的潜力尚未穷尽。
为了构建鲁棒的 3D 机器人操纵大模型,Lift3D 系统性地增强 2D 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隐式和显式 3D 机器人表示,并对点云数据直接编码进行 3D 模仿学习。Lift3D 在多个仿真环境和真实场景中实现了 SOTA 的操纵效果,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泛化性和可扩展性。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团队悄默声推出了一版o1,而且所有源代码、精选数据集以及衍生模型都开源!
在自动驾驶领域,世界模型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然而,现有数据集在视频多样性和行为复杂性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世界模型潜力的全面发挥。为了解决这一瓶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美团无人车团队推出了 DrivingDojo 数据集 —— 全球规模最大、专为自动驾驶世界模型研究设计的高质量视频数据集。该数据集已被 NeurIPS 2024 的 Dataset Track 接收。
终于有AI硬件跑出来了!
Cell Reports Medicine近期的研究结合CT和病理图像,提出一种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框架用于预测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微软研究院最新研究揭示:一种悄然兴起的AI交互模式,正在改变我们与AI对话的方式。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让AI更懂你,还能帮你更好地表达你的需求。
前天 OpenAI 发布了最强的 o1 pro mode 模型,而 pricing 随之提高到了 $200/月。特工成员果断地付款后,选取了门萨IQ测试题来全面分析 o1 pro 在视觉模式识别与逻辑推理任务上的表现。
面对众多功能独特的AI工具,究竟哪个才是最适合的?本文将带你探索几款顶级的科学研究AI工具:Consensus、SciSpace、Elicit,还有一些正在崛起的黑马,看看谁更胜一筹。
数学大佬陶哲轩和OpenAI两位高管最近进行了一场线上对谈,主题为“The Future of Math with o1 Reasoning”,即以推理为主的o1模型如何与数学融合,从而解锁突破性的科学进步。
2024 年 12 月 6 号加州时间上午 11 点,OpenAI 发布了新的 Reinforcement Finetuning 方法,用于构造专家模型。对于特定领域的决策问题,比如医疗诊断、罕见病诊断等等,只需要上传几十到几千条训练案例,就可以通过微调来找到最有的决策。
审稿人严重不足,审稿意见急剧下滑,CVPR官方坐不住了,不仅出台了七条新规,还再三强调,禁止审稿人用大模型生成/翻译评审结果。
o1满血版刚发布,就被曝: 骗人技能也拉满了。 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回答中故意引入微小错误、试图关闭监督机制……甚至在人类追问其是否诚实时,还会继续撒谎说自己啥坏事也没干。
自从 Chatgpt 诞生以来,LLM(大语言模型)的参数量似乎就成为了各个公司的竞赛指标。GPT-1 参数量为 1.17 亿(1.17M),而它的第四代 GPT-4 参数量已经刷新到了 1.8 万亿(1800B)。
知识密集型工作也败了!大型语言模型在预测神经科学结果方面超越了人类专家,平均准确率达到81%,而人类专家仅为63%;模型通过整合大量文献数据,展现出了惊人的前瞻性预测能力,预示着未来科研工作中人机协作的巨大潜力。
最近,世界模型(World Models)似乎成为了 AI 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
在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强化学习 (RL) 凭借其严谨的数学框架解决了众多复杂的决策问题,从围棋、国际象棋到机器人控制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以 GPT4V 为代表的多模态大模型(LMMs)在大语言模型(LLMs)上增加如同视觉的多感官技能,以实现更强的通用智能。虽然 LMMs 让人类更加接近创造智慧,但迄今为止,我们并不能理解自然与人工的多模态智能是如何产生的。
强化微调可以轻松创建具备强大推理能力的专家模型。
在 Minecraft 中构造一个能完成各种长序列任务的智能体,颇有挑战性。现有的工作利用大语言模型 / 多模态大模型生成行动规划,以提升智能体执行长序列任务的能力。
目前,这一领域发展迅速,但现有综述多聚焦于单智能体的架构、特定能力或多智能体系统的某些方面,尚缺乏从个体到社会模拟的系统性回顾。因此,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为该领域提供全面的概述。
融合物理知识的大型视频语言模型PhysVLM,开源了! 它不仅在 PhysGame 基准上展现出最先进的性能,还在通用视频理解基准上(Video-MME, VCG)表现出领先的性能。
在AI迅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模型资源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批处理提示(Batch Prompting)作为一种同时处理多个相似查询的技术,虽然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性能下降的挑战。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的Auto-Demo提示技术,为这一问题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Show Lab 和微软推出 ShowUI,这是一个刚刚开源的 UI Agent 模型,在中文 APP 定位和导航能力上表现出色。通过创新的视觉 token 选择和独特的训练数据构建方法,该模型在有限的训练数据下实现了非常棒的性能。
这两天,北京大学等研究团队发布了一个视频生成的可控生成工作:ConsisID。ConsisID可以实现无需训练Lora的保持参考人脸一致性的文生视频,类似之前图像生成的IP-Adapter-Face和InstantID等工作。虽然之前也有类似的工作,但是ConsisID在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CNNIC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报告则显示,智能体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主流形态之一,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 这意味着,几乎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正在使用AI产品。AI产品都在向智能体过渡的趋势下,半年后的现在,使用AI智能体的用户可能更多。
DeepMind大模型再登上Nature——
豆包代码大模型,不小心给曝光了!
上个月底,NeurIPS 官方公布了 2024 年度时间检验奖,而且破天荒地同时颁给了两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