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7566点击    2025-11-17 10:27

这可能是今年最魔幻的自曝事件了。


一家估值 10 亿美元的 AI 公司 Fireflies.ai,对外宣称 75% 的财富 500 强都在用他们的服务,结果最近创始人自己爆料称:早期产品的 AI 服务,其实就是两个活人躲在后台疯狂手抄笔记。


啊这,原来所谓的智能真就纯靠人工。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udotong_we-charged-100month-for-an-ai-that-was-activity-7393690382884044800-9X8J/?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member_desktop&rcm=ACoAAABhj50Bf_azGa1hMiJ4P_6OngwMiM9eInU


人工·智能·人工


Fireflies.ai 是一家做 AI 会议记录的公司,主打功能就是让 AI 助手自动进入你的 Zoom、Google Meet 之类的视频会议里,实时把对话转成文字,还能生成会议纪要。


今年年中,这公司通过员工股权回购搞了一波操作,估值直接冲到 10 亿美元,正式晋级独角兽俱乐部。


几天前,Fireflies.ai 的联合创始人兼 CTO Sam Udotong 前几天在 LinkedIn 上发了条帖子,本来想分享点创业心得,结果一不小心把家底全抖出来了。


根据 Sam Udotong 的透露,2017 年公司刚起步那会,他们跟客户表示会有个 AI 会加入用户的会议帮忙记笔记。但实际上却是他和 CEO 两个人,顶着「Fred from Fireflies.ai」的马甲偷偷摸摸拨进会议。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一边吃着披萨,一边全程静音,手动码字,接着会后 10 分钟火速把笔记发出去。


由于每个月收费 100 美元,靠这招,俩人参加了 100 多场会议,终于熬出了付房租的钱。在谈及此事时,Udotong 还挺骄傲:「验证商业想法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产品本身。」


Sam Udotong 帖子发出之后,LinkedIn 评论区直接炸锅。


有人说这是侵犯隐私:「客户要的是机器人参会,不是不请自来的陌生人。」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有人直接定性:「这算欺诈吧?」还有人写了篇小论文逐条批判,从虚假陈述到知情同意缺失,从数据安全到企业文化,批了个体无完肤。


甚至有网友灵魂拷问:「撒谎怎么就励志了?」


当然,也有人站队创始人。支持派搬出来的理论依据,是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在 2013 年写的那篇著名文章《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他那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创业初期别急着自动化,先用笨办法验证需求。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Stripe 创始人当年给每个客户手动装支付系统。Airbnb 创始人挨家挨户教房东拍照。Zappos 创始人接到订单自己跑鞋店买鞋寄出去。这些都是「做无法规模化的事」的经典案例。


在支持派看来,Fireflies 的做法不过同样是「先假装再实现」。客户拿到了高质量笔记,需求验证了,公司活下来了,有什么问题?甚至有网友认为,黑粉总会黑,大多数人不懂从 0 到 1 的艰难。


截至目前,两边仍在吵得热火朝天。


但讨论的核心矛盾依旧离不开透明度,毕竟如果当时 Fireflies 明确告诉客户「我们现在还在测试阶段,有真人在后台帮你记笔记」,那客户知情同意,皆大欢喜。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反之,如果客户以为自己面对的是 AI,结果两个陌生人偷偷潜伏在会议里听了全程商业机密,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正如一位开发者在讨论中指出的:


PG 提倡的「做无法规模化的事」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快速学习和迭代。而 Fireflies 早期所做的是谎称已有不存在的 AI 技术,让用户误以为服务由算法提供。


前者是脚踏实地的创业手段,后者则是单纯靠欺骗撑门面。


面对汹涌而至的言论,Udotong 只能作出回应,但他在评论区的回应也颇有些闪烁其词,一会儿说早期企业客户知道有人类参与,一会儿又强调客户不在乎幕后是人类还是机器。


CEO Ramineni 也跑出来救火,称 Udotong 所言的「人工记笔记」只是他们曾经向十位好友模拟测试的「人工+AI 助理服务」概念,目的是为了探寻用户愿意付费的价格区间。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Ramineni 强调:「我们的平台从一开始正式上线后,就没有人工审阅、没有人工参与了。」他暗示 Udotong 帖子夸大了,坚称只有在验证自动化技术并取得真实用户增长后,他们才进行了种子轮融资。


眼下这场争议,恐怕短期内很难平息。


有趣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AI 诈骗。Fireflies 显然不是个例。往远看,Fireflies 的套路与著名的 Mechanical Turk 骗局本质上如出一辙。


1770 年,奥地利发明家肯佩伦造了一个「会下棋的机器人」:木柜子上坐着个穿土耳其服装的机械人偶,面前摆着棋盘。它棋艺高超,击败了无数棋手,连拿破仑和富兰克林都输给了它。


然而,真相却是柜子里藏着个真人棋手,通过磁铁和杠杆操控人偶下棋。这个骗局持续了 87 年,直到 1857 年才被彻底揭穿。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往近看,2017 年,号称拥有「智能扫描」功能的 Expensify 被曝光——那些宣称由 AI 自动识别的发票,实际上被外包到亚马逊 Mechanical Turk 平台,由廉价劳动力手动录入。


再比如 Presto 的 AI 点餐系统,此前对外宣称采用 AI 驱动技术,但实际上,超过 70% 的订单实际上是由菲律宾员工远程人工处理。就连亚马逊引以为傲的 Amazon Go「无人收银」店,背后也藏着约 1000 名印度员工实时盯着监控画面确认商品。


创始人上阵假扮 AI,10 亿美元 AI 独角兽自曝黑历史,评论区炸了


而前不久刚破产的 Builder.ai,这家公司声称能用「AI 编程」帮客户自动生成代码,实际操作却是印度工程师在后台一行行手敲出来的。


两个世纪过去了,包装在变,说辞在变,但剥开一些 AI 产品的内核,里面坐着的依然是那个躲在柜子里的棋手。


或许是因为这种现象的盛行,也让一个名为「AI Washing」(AI 粉饰)的专业名词在这几年逐渐火了起来。


简单来说,把普通服务甚至纯人工操作包装成 AI 黑科技,借此吹高估值、吸引眼球。这样的做法,不仅欺骗用户和投资人,也严重侵蚀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而 Fireflies.ai 花了九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信任,如今也因一条帖子消耗殆尽。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PPSO”,作者 “APPSO”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