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知乎创始人了。。AI 编程新思考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见到知乎创始人了。。AI 编程新思考
5169点击    2025-07-03 10:58

大家好,我是小林,周一在阿里魔搭现场,听知乎创始人周源老师分享,有句话非常打动我:


开源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思想开源。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共鸣:因为我认为未来人和人的链接更珍贵。


下面我把参加 Cursor 和阿里魔搭线下活动,吸收的前沿 AI 思想,揉碎分享给大家。


1、熟悉高并发技术维度的架构。


Cursor 线下活动最有启发的是我朋友大铭(分享嘉宾)解答了我的困惑。我的问题是:


作为一名医学生,独立开发了 5 个小程序,收获了 6 万用户,拉低了我这种外行的下限,我有不少老板朋友,他们公司内容的架构师借助 AI,可以干原来 3 个,甚至 5 个人的活。


大模型的这两股上下力量,很残酷的把中间 3-5 年的程序员淘汰了。


请问我们这些人的出路在哪里?


大铭回答了我两点:一是要多用 AI,每天 500 次对话用完,建立和 AI 的沟通预感;二是拓宽一下视眼,学一下架构思维,逼着自己往上走。


原来我对 AI 编程的核心能力理解是三样:挖掘需求的人性理解、能识别什么产品好的审美能力、快速冷启动的流量。


参加完 Cursor 的线下活动后,我又加了一个能力叫:熟悉高并发技术维度的架构。


见到知乎创始人了。。AI 编程新思考


2、阿里魔塔内容是现场听到的分享,结合我自己的思考写的,观点可能有不足之处,欢迎补充。


1)算力是 AI 发展的驱动力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令人目眩神迷的聊天、自动生成的图像、能理解人心的推荐,背后真正默默推动这一切巨轮滚滚向前的核心引擎,其实是算力。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 AI 世界的血液和氧气。


每一次模型的训练,从最初的懵懂到最终的聪慧,都需要消耗天文数字般的计算资源。


每一次你向智能助手提问,它能在眨眼间给出回应,背后也是无数服务器在高速运转,消耗着巨大的电力。


没有持续增长、日益强大的算力支撑,再精妙的算法构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算力的进步,直接决定了 AI 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它是这场智能革命最基础、也最强劲的驱动力。


2)云侧、端侧大模型推理


理解了算力的核心地位,再来看看 AI 能力是如何触达我们指尖的。这里就涉及到两种主要的部署方式:云侧大模型推理和端侧大模型推理。


云侧,就像是把超级大脑放在遥远的、拥有巨大计算资源的数据中心里。


你的手机、电脑只是一个终端,通过网络把你的请求发送到云端那个强大的 AI 模型去处理,再把结果传回来。


这种方式能让我们享受到最顶尖、最复杂的 AI 能力,因为它动用的算力几乎可以无限扩展。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依赖网络,一旦没网或者网络卡顿,体验就大打折扣;而且数据需要上传到云端,对隐私和安全敏感的场合就不太适用。


于是,端侧大模型推理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这意味着把经过精简、优化的 AI 模型,直接塞进你的手机、电脑、甚至手表、汽车等设备里运行。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速度快,隐私强,体验流畅。


3)后摩尔时代怎么办?


支撑这一切算力增长的基石——传统的硅基芯片,正面临着物理极限的严峻挑战,这就是所谓的后摩尔时代困境。


摩尔定律曾经是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的保证,但如今,晶体管的尺寸已经小到接近原子级别,进一步微缩不仅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还伴随着严重的发热和能耗问题。


单纯靠把芯片做得更小、塞进更多晶体管来提升算力的老路,眼看就要走到尽头了。


怎么办呢?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积极探索各种超越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创新路径。


其中,存算一体架构被寄予厚望。我们目前的计算机,计算和存储是分开的。


处理器(CPU/GPU)负责计算,但需要频繁地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计算完再存回去。这个来回搬运数据的过程,不仅消耗大量时间和能量,更成为制约整体计算效率的瓶颈,也就是所谓的内存墙。


存算一体,顾名思义,就是尝试打破这个藩篱,让计算直接在数据存储的地方发生。


这项技术还在发展中,面临工艺、材料、设计等多重挑战,但它为解决后摩尔时代的算力瓶颈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出路,是未来支撑更大规模、更高效 AI 运算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


见到知乎创始人了。。AI 编程新思考


3、AI 不能取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AI 无法,也永远不应取代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交流、连接与情感共鸣。


技术再强大,它处理的终究是数据。


可以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检索,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基于数据预测我们的喜好。


但它无法真正理解一次朋友间深夜倾诉时眼神里的复杂情绪,更无法替代亲人之间一个充满温度的拥抱所传递的无言支持。


基于共情和理解而产生的深度信任与合作,这些都是算法难以模拟、数据无法承载的珍贵财富。


文章来自于“小林AI编程”,作者“小林”。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