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复合塑料粒子,该粒子由高性能屏蔽粉体均匀分散于高分子塑料颗粒中制成,可直接提供给下游客户一体注塑成型使用,满足汽车电子行业对于下一代电磁屏蔽材料的要求,填补国内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电磁兼容复合材料领域的空白。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各个电子模块的电磁防护,如车载雷达、汽车充电枪、车载USB模块、车载摄像头、汽车连接器等诸多应用场景。随着5G和AI终端的发展,未来还可拓展至通信、服务器等领域。
技术指标:
最终获得产品形态为一种复合塑料颗粒
(1)产品原型:制备出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产品原型,用于展示材料的实际性能和应用效果。可一体注塑成型为300*300mm的平板或者复杂结构工件。
(2)技术指标:在2mm厚度30MHz-1GHz的屏蔽性能达到60dB, 阻燃等级按 GB/T 2406.1-2008 氧指数≥ 18%,方阻范围300-900 Ω/sq。
需求详情
EMMS是解决国防高技术武器装备隐身化、民用电子信息产品集成化电磁兼容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国防安全、电子电气产业具有重大需求背景,被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计算机、手机终端、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该领域材料的研发、应用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等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鼓励发展吸波材料相关产业。根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民用电磁功能材料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0亿美元,随着高频通信、智能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全面铺开,全球各大厂商竞争几近白热化,电磁功能材料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新材料领域国产化在细分材料领域潜力巨大。安徽省近年来聚焦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本项目基于发展先进电磁功能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等电子信息技术类企业,属于安徽省主导产业,符合安徽的产业定位;另外项目依托于合肥工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其产品技术含量高,性能在国内相关领域均处于领先、国际处于先进水平。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既响应了国家发展卡脖子尖端材料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安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对地方财政增长,带动全省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地方重点支柱企业配套(如一些电子元器件与新能源汽车企业)补全上下游产业链,都有着十分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当前车辆配置的智能化系统和电控模块越来越多,但导航系统、互联设备、仪表显示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和电控模块易受道路环境中电磁干扰的影响。车辆行驶中,电磁干扰一旦过大,轻则可能出现屏幕闪屏、音响“滋滋”杂音等现象,重则可能引起电子元器件损坏或者功能失灵失效,甚至可能产生车辆失控的风险。因此,在汽车电气化(IPU)、智能化(ADAS)与网联化(V2X 5G)的发展趋势下,电磁干扰(EMI)和电磁辐射(EMR)已经成为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如何保证车载BMS系统、电驱系统和整车电控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性能、做好车辆的电磁兼容(EMC)是保障整车安全的核心技术。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中各电子模块的屏蔽主要利用金属屏蔽罩的涡流导电损耗和反向磁场来阻挡电磁波,需满足电导率和穿透深度的要求。虽然可以解决屏蔽问题,但在具体应用时始终存在诸多问题,如不支持各类精密复杂结构的电磁兼容设计,难以在复杂的曲面、微小的角落、孔、棱边等处实现电磁波的有效屏蔽;并且加工精度差、工艺流程多、复杂结构加工难、成本高、重量大等难题,亟待下一代屏蔽材料解决当前问题。迈微技术致力于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 (EMMS)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多种场景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 (EMMS)应用解决方案,凝聚了一支多年从事电磁功能材料行业的业内专家与高校教授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具备了本项目落地的产业基础和研发硬件,能够为新款产品提供多种示范场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