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道路移动监测车载设备研发及技术应用
概述
(1)硬件性能指标 传感器配置:主摄像头分辨率:≥600万像素,支持1080P高清视频,帧率≥25fps(兼顾存储与画质),镜头:广角≥140°(覆盖窄路全景),支持红外夜视(夜视距离≥30米,低照度≤0.1Lux),防抖:电子防抖(EIS)+光学防抖(OIS),适应农村颠簸路况。辅助传感器:激光雷达(可选):测距精度≤±10cm,检测距离≥50米(用于弯道盲区监测)。GPS/北斗定位:双模定位,平面精度≤5米(支持AGNSS增强,无基站时精度≤10米) IMU惯性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姿态(倾角、加速度),误差≤1° (2)数据处理技术指标 处理器:≥6核,主频≥2.0GHz,AI算力≥8TOPS(满足基础AI识别需求),存储:RAM≥4GB,ROM≥128GB(支持TF卡扩展至512GB)。通信模块:集成4G(优先LTE - Cat.1)、Wi-Fi 5、蓝牙5.0,支持NBIoT(低功耗联网)。
需求详情
 1.需求背景:为提升山区农村道路的管理与养护水平,及时发现道路病害及安全隐患,需求研发一款高效、精准的移动监测车载设备。                                                    2.关键技术问题:农村道路工程实体及附属设施存在状态的移动式监测及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3.拟达到的成效:移动式监测,实时智能化、高清、快速、安全地获取、存储、传输、分析和表达监测对象的信息,数据要合规,加密传输技术,支持 4G/5G 网络通信,具备蓝牙、Wi-Fi 等短距离通信功能,自带备用移动电源,满足用电需要。                                                                                                                                           二(1)硬件性能指标 传感器配置:主摄像头分辨率:≥600万像素,支持1080P高清视频,帧率≥25fps(兼顾存储与画质),镜头:广角≥140°(覆盖窄路全景),支持红外夜视(夜视距离≥30米,低照度≤0.1Lux),防抖:电子防抖(EIS)+光学防抖(OIS),适应农村颠簸路况。辅助传感器:激光雷达(可选):测距精度≤±10cm,检测距离≥50米(用于弯道盲区监测)。GPS/北斗定位:双模定位,平面精度≤5米(支持AGNSS增强,无基站时精度≤10米)IMU惯性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姿态(倾角、加速度),误差≤1°(2)数据处理技术指标处理器:≥6核,主频≥2.0GHz,AI算力≥8TOPS(满足基础AI识别需求),存储:RAM≥4GB,ROM≥128GB(支持TF卡扩展至512GB)。通信模块:集成4G(优先LTE - Cat.1)、Wi-Fi 5、蓝牙5.0,支持NBIoT(低功耗联网)。                                                 (3)应用场景技术指标违法行为抓拍:抓拍超载、无牌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等行为,有效距离≥30米,车牌识别准确率≥95%(含污损、模糊车牌)。应急救援辅助:一键上报事故位置(基于北斗定位),自动关联最近村道入口坐标,事故现场录像自动加密存储,支持离线锁定。离线存储:支持7天以上本地数据存储(按每天4小时工作计算)。休眠唤醒:停车状态下进入低功耗模式(功耗≤50mW),振动/遥控唤醒。外壳:IP66防水防尘,防摔等级≥MIL-STD-810G(抗农村砂石路面颠簸),工作温度:-25℃~65℃,湿度:5%~95%(耐潮湿、高温暴晒)。电源:宽电压输入(DC 9V~36V),适应农用车电瓶电压波动。抗电磁干扰:符合GB/T 17626.3(抗射频干扰≥80V/m),强光抑制:支持宽动态范围(WDR≥120dB),应对农村逆光、隧道口强光。车载接口:OBD接口(获取车辆速度、里程)、点烟器供电口,外设扩展:支持外接LED警示灯、声光报警器,预留RS485接口(可连接农村道路气象站、道口桩等),安装方式:磁吸式车顶支架(免打孔)+车内吸盘支架,5分钟快速拆装。性价比:单设备采购成本≤1.5万元(不含车载平台),易维护性:模块化设计(摄像头、雷达可单独更换),远程固件升级(4G/Wi-Fi),减少下乡维护成本。数据加密:本地存储AES-128加密,传输层TLS 1.3协议,隐私保护:行人面部自动打码(可配置开关),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
征集中
金额:10万元-200万元